cover_image

古天一2024春拍|清玩聚珍 玉器臻选

古天一拍卖 古天一拍卖
2024年05月31日 07:56


图片


图片

扫码查看专场小程序


如有问题请联系官方客服

图片



古天一2024春季拍卖会


图片

 1071 


元代

白玉红皮镂空雕龙纹方形带板

7×4cm


白玉籽料雕琢而成,留有大面积红皮,透雕龙纹方形带板,雕琢一条遒劲的苍龙游走于花丛之中,是为元代玉器中经典的“穿花龙”题材。此带板透雕工艺的运用,使得龙纹图案栩栩如生,层次分明,充满了动态感。同时,红皮与白玉的相互映衬,更增添了整个带板的色彩层次和美感。龙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象征着皇权、尊贵和吉祥。此类玉带板可能曾是元代高级官员或贵族所佩戴的饰品,代表着他们的身份和地位。


图片

 1005 


明代

青黄玉龙纹觿一对

L8.5cm


图片


觿以青黄玉为材,玉质细腻,温润有光泽,局部红沁。整体弧曲,器表施以阴刻技法,外边缘阴刻分界线,一端龙头形,上唇微扬,圆眼,尾部一尖端凸出,头部一穿孔,觿身雕刻卷云纹。觿是古代一种锥形实用器,《说文·角部》:“觿,佩角,瑞耑可以解结。”后期实用功能逐渐被淡化而转变为玉佩饰。此抛光精良,工艺精湛,气质古拙雅致,值得细品与珍藏。


图片

 1018 


明代

白玉红沁鱼化龙佩

L11cm


图片


佩以白玉为材,玉质温润,细腻柔和,通体泛红沁,更显古拙神秘。佩为片状,双面雕刻,主题纹饰是鱼化龙,龙首鱼身,龙怒目圆睁,上唇上翘,张口回望,角后弯内卷,以阴线刻出鱼鳞、鱼鳍、鱼尾,纹饰刻划细腻精湛。鱼龙在汹涌澎湃的白浪中跃动,具有冲破巨浪的磅礴气概,蕴含鱼跃龙门之意。


图片

 1027 


元代

白玉红沁羊首兽身带钩

L12cm


带钩为白玉质,选料细润缜密,光气十足,包浆光洁,整体受沁为黄褐色,沁色柔美。整器以圆雕、浅浮雕、阴线技法处理,钩首的羊头与钩身的兽相对而望,寓意吉祥长寿,带钩背部设一圆形钮,羊首五官刻画清晰逼真,圆眼,两只羊角随器形向后弯曲,形象生动写实。


图片


狮身呈俯卧蹲踞状,圆眼突出,方口粗眉,尾卷向一侧,毛发以阴刻线雕饰。整体刀法简练圆润,灵秀细腻,雕工精细。


图片

 1028 


明代

白玉高浮雕螭龙剑璏

L8.8cm


此珍品为上等白玉制作,玉料厚实,精细度高,温润光洁,莹透富有光泽,天然红沁雅致夺目,古朴柔和。


图片


器略呈长条形,两端下垂如钩,背面有一仓孔,玉剑璏表面高浮雕一出廓螭龙纹,头形似虎,侧首回望,镂空透雕手法,蜿蜒盘踞于器表,龙角后置,橄榄形眼,体态轻盈矫健,爪舒展自如,长尾内卷,极富立体穿透感。璏面另阴刻卷云纹饰,雕琢精细,形神兼备,观赏与收藏价值极高。


图片

 1029 


明代

浮透雕双螭龙玉剑首

D4.6cm


图片


玉剑首,为镶嵌于剑柄端部的玉饰,与玉剑格、玉剑璏、玉剑珌共同组成宝剑的装饰。玉质温润有光泽,凝亮细腻,通体泛黄褐色沁,局部有黑斑,古朴典雅。圆饼形,边缘以单阴线勾出轮廓,采取了高浮雕、浅雕、线刻多种雕琢技法,玉面上雕刻两条方向相反、蜿蜒盘踞的螭龙,螭龙怒目圆睁,粗眉阔鼻,利爪攀附有力,身形矫健灵动,活灵活现,雕刻技法精湛,纹饰生动精美,是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图片

 1044 


明代

青白玉镂雕龙谷纹璧

D8.8cm


青白色玉质,浅沁。玉璧器表以砣具阴刻出谷纹,其中间镂雕龙纹,形状与春秋晚期虺龙纹卷鼻的形制非常相似。龙首上用砣具阴刻出上卷的翘鼻和圆眼,并用线具拉切出尖锐利落的下颔;龙身饰有四组网格状的鳞片纹,龙前足作趴伏状,后足伸展,前后两足上各以阴刻的云纹强调其腿部关节;龙尾向上弯曲,尾上饰有细扭丝纹以增强灵动感。此玉璧镂空龙纹的整体造形及其扭丝纹和鳞片纹等辅助纹饰均与曾侯乙墓出土的两件透雕玉珩中的龙纹相似。


图片

 1053 


元代

白玉飞天

L6.2cm


以优质白玉为材,润泽细腻,镂雕飞天。飞天头戴宝冠,手持莲花,侧身飞舞。飞天双肩上的飘带飞扬,身旁透雕云纹陪衬,整体姿态优美。身下托祥云,体态婀娜,造型准确优美,富于动态,飞天是佛教艺术中佛陀的八部侍从中的两类,即佛经中的乾闼婆和紧那罗。


图片


玉飞天自唐代多见。这件玉飞天透雕而成,玉质洁白温润,整器线条流畅,姿态优美。是古代飞天玉饰的精品之作。



图片

 1067 


明代

青白玉镂空雕人龙璜

L12cm


玉为青白色,局部有糖色浸斑,玉质上佳,温润含蓄。体扁平,弧形,约为三分之一圆周,镂空透雕工艺,饰对称人首龙身纹,以单阴线和双阴线勾勒于玉器上,表现为侧人脸形,椭方形眼,龙身饰卷云纹,勾连云纹。纹饰古朴文雅,疏朗有秩,图案对称,双面雕制,工艺精巧,线条舒展优美,刚劲有力。《周礼·春官·大 宗伯》中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玄璜在古代用于礼祭北方。


此件玉璜尺寸偏大,又饰以镂空人龙纹饰,在同时期中实属精品,亦为身份极高的贵族组佩之一。

图片

 1073 


元代

白玉红沁鱼

L4cm


玉鱼由白玉雕成,玉料厚实,玉质温润莹亮,坚密滑润,包浆自然,通体泛如同晚霞般绚烂的红沁,沁色入骨,古韵盎然。器为圆雕鱼形,方眼,厚唇,鱼纹绘六边形几何纹饰,鱼尾纹以细阴线雕刻,脊部有一穿孔。玉韵悠悠,整件器物凝润细腻,小巧精致,精工细作,古韵四溢,值得观赏与珍藏。


图片

 1079 


明代

青白玉糖沁璇玑

D14.5cm


玉料青白,玉质细腻有光泽,有五色糖沁。糖沁为入土后自然形成,分布不依刻工意志为转移。此玉具有糖色、沁色以及皮色多种特征,色彩丰富,过渡自然,非常有层次感。此异形玉璧边缘有牙齿状的装饰。自古以来,众多学者都在不同的著作中对这种奇特玉璧的功能进行了探讨,或为装饰用品,又或为天文仪器。其神秘内涵,令无数人探索寻觅。


图片

 1090 


明代

白玉红沁镂空雕双龙佩

11.3×4.8cm


佩白玉质,质地温润坚密,古朴典雅,体型硕大,具有王者之气。器边缘处有沁斑,极具浑厚凝练之审美意趣。器略呈长方形,整体透雕为两条相背的虬龙,样式对称,身形蜿蜒,龙首外向后昂,目圆睁,角后扬,龙身饰阴刻双线纹,雕工复古。


图片


双龙造型矫健威严,昂首挺胸,神形兼备,风格雄健, 走势既具动势又富韵律,曲线流畅优美,蓄势待起之姿更显凝聚力与生命力的外放。



图片

 1100 


明代

青玉红沁兽面琮

H5.1cm;7.5×8cm


青玉,外部已受沁为红褐色,沁色浓重自然,经过百年盘玩,表面皮壳熟透,包浆厚重,四面沁色斑斓,层次丰富,宛若星辰。此器为内圆外方的柱体,为一节式玉琮,中空较大,四角刻画神人兽面纹饰,以对角线为中心,阴刻线施刀,两端对称圆眼,尽显神秘庄严,古朴浑厚。整体舒展流畅,稳重大方。《说文解字》里载:琮,瑞玉。玉琮作为瑞玉之一,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说法,是十分重要的祭祀礼仪用器。


图片


清宫旧藏多有这类单节玉琮,工艺刻画图案符合良渚风格。乾隆皇帝命造办处于各琮中空配以铜胆成花器或水洗,置于案头以供御前赏玩。


图片

 1061 


元代

黄玉阴刻四灵龙纹大璧

D15cm


玉璧以黄玉为材,玉质滋润细腻,柔和均匀,坚韧光洁。器扁圆形,内外边缘有双阴线划界,玉璧雕刻四灵纹,两面图案均用细如发丝的线条雕刻,这种细丝刻工有如宋代宣和修内司玉作坊刻双勾线留白字体经管,手法如出一辙,具有宋代艺术风格,传世至今,非常珍贵。


图片


四灵,遵从六朝地理书《三辅黄图》的说法是:“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璧以流畅、连续的细阴线刻出连绵起伏的云气纹为地,苍龙昂首张口,身姿矫健灵动,目光深邃,腾云驾雾。白虎威风凛凛,气吞山河。朱雀,长冠,展翅,三岐尾,形象飘逸灵动。玄武为鬼和蛇的合体,有水神属性。整体纹饰繁复细密,线条利落流畅,风格大气磅礴,蕴含辟邪寓祥之意。


图片

 1106 


明代

青白玉黑沁龙形佩

15×6cm


佩以青白玉料为材,局部浸入黑色水银沁,沁色自然,玉质温润细腻。佩扁平体,龙身卷折呈“S”形,做回首状,角上翘,口微张,上唇长而上卷,龙体外缘有轮廓线,龙身雕琢减地浅浮雕谷纹,繁而有序。玉龙鬓毛飞扬,游龙宛转,古朴而又灵动。整件器物雕刻工艺精湛,把苍蛟渊潜百鳞骇时表现的神秘与威严刻画得淋漓尽致。


图片

 1108 


明代

白玉红沁谷纹大玉珩

L17.2cm


玉珩以白玉为材,通体遍布红沁,温润古朴,琢磨细致。器近似半圆形,器身扁平,璜中间顶部有穿孔,供穿绳系挂使用。外边缘装饰有凸戟,内外边缘划阴刻线为界,两面皆满饰乳突状谷纹,采用了浅浮雕工艺,谷芽密集而有序,宛转犀利,线条流畅,器物造型雅致,古意盎然。谷纹象征着万物苏醒,有祈祷五谷丰登之意。


图片

 1131 


元代

白玉红沁龟钮方印

H2.5cm;2.2×2.2cm

印文:翼汉将军章


白玉质地,裁切成方印,雕龟钮,级别较高。龟背纹理特征明显,极为写实。印章局部有大面积红沁。印文为“翼汉将军章”。


图片


此印以将军名之,顾名思义,乃为武官的属类。因其中多数为边关告急时临时封拜任命,由于“急于行令,不可缓者。”故在仓促间急就以刀刊凿而成,且这类将军用印一般称“章”而不称“印”,所以又名“急就章”。这些流行于两汉至六朝的将军印,风格多样,具有错落跳荡,奇险不羁,霸悍恣肆的艺术效果,在我国印学史上形成了一个特异的审美类型,具有很高的史料和艺术的双重价值。


图片

 1139 


明代

青白玉黑红沁蝉形佩

L5.5cm


青白玉为材,柔润细腻,光滑亮泽,包浆深厚,几乎通体遍布黑色沁,照光呈现血红色沁。身部厚实,圆雕工艺制成,背部刻凸弦纹,蝉身中部有双面钻孔,供佩戴使用。黑沁是时间岁月留下的痕迹,使得原本纯净的白玉增添了沧桑与厚重之感。玉蝉在古代寓意着精神不死,再生复活。

图片

 1148 


明代

白玉红沁龙首绞丝珩

L11cm


白玉珩质地致密温润,局部有红沁,玉珩两端镂雕成龙首状,双龙首之间中间部位均饰以绞丝纹,线条流畅,工艺精湛,彰显出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正中间有对穿孔,既可以用于佩戴,也可以作为挂饰,展现出其多样的功能性。


此玉珩形制狭长,整体纤细灵动,甚为精致。龙首刻画威严有气势,龙卷鼻,张嘴,鬃毛后披,有一种穿梭飞腾之势。古雅的沁色更增添了玉珩的古朴神秘美感。此玉珩形制在早期玉珩中较为少见,值得特别关注。


图片

 1150 


明代

青白玉红沁组合凤纹杖首

H4.6cm


此青白玉杖首雕刻极为细致,做工比同类作品中更为精细。


图片


杖首微微呈喇叭形,底部有插榫和横穿孔,以作固定手杖之用。选材青白玉,质地致密温润,局部有红沁点缀,自然古朴。主体纹饰为组合凤纹,局部纹饰有互相交叠状,整体纹饰呈成组对称布局。顶端平面亦有细工,饰以扭绳纹。底部边缘琢有双圈扭绳纹,更显特别。此玉杖首形制简洁但纹饰复杂精细,雕工一丝不苟,可以说是早期玉器“细工”的代表。整器玉种好,工艺精,品种稀见,满工满刻,可遇而不可求,值得宝藏。


图片

 1169 


明代

白玉镂空雕螭虺纹环

5.5×4.5cm


白玉质,局部有枣红沁,沁色古雅,双面工,透雕蟠虺纹佩饰。刻工共雕琢有多组龙凤纹,中心另雕琢有对称的蟠虺衔环。整体纹饰呈对称布局,双面纹饰一致。此玉饰形制、做工及纹饰具有“楚式”风格。楚地玉器纹饰繁缛,一般会在空隙地方加刻掏索纹或简化的一字形掏索纹,另外也有加填阴刻网格纹。此玉饰龙凤身体局部细节即以绞丝纹及网格纹表现,为典型的“楚玉”做法。


图片

 1069 


明代

白玉咬尾龙佩

D3.3cm


白玉质地,雕作C形龙,因有缺口,又可称为玦形龙。此玉龙质地白润,局部有糖沁,龙身卷曲,作首尾相衔貌,首尾衔接处不相连,龙首写实,凸起双眼、双角,双角后方有穿孔,以供穿系。龙身肌理以单面坡刀、平地打洼、双阴线等技法雕刻。整器玉质细腻致密,光气纯熟。


图片


外缘光滑齐整。整器刀法流畅有度,线条严谨有序,一丝不苟,头尾相接造型之龙,体现了古人天道往复、无限回圈的宗教观念,在汉代之前即为常见题材。蜷曲成回环的造型设计奇特,雕工技术娴熟,表现出高超的审美情趣,是C形龙佩的佼佼者。


图片

 1145 


明代

青白玉龙形佩

H3.4cm


玉龙佩由青白玉雕琢而成,局部有红色沁和黑色沁斑,玉质温润有光泽,包浆醇厚,熟润细腻,手感极佳。器物圆雕为龙形,主体为龙首部位,颈部钻孔,圆眼浮雕突出,龙角竖立,身弯曲,俨然一副苍龙形象,线条流畅顺滑,雕刻精细,古韵四溢。这类龙形佩形制罕见,有松泽文之韵,彰显其威严气魄,值得收藏。


 古天一2024春季拍卖会 


预展


6月5-6日  10:00-20:00


拍卖


6月7日





清玩聚珍  玉器专场

自有乐处  文人空间

乾德  古代瓷器

---

---

---

13:30

16:00

19:00





6月8日


和乐  重要私人收藏玉器

万古  传统美学器物

缘起  藏传佛教艺术

---

---

---

13:30

15:00

19:00



地点


北京凯宾斯基饭店

(朝阳区亮马桥路50号)



图片

官方客服微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古天一拍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